找到相关内容1708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真空妙有 与有依空立

    。约凡圣的差别而言:圣智所见的特殊境界,属于胜义谛;凡情所认识的庸常范畴,属于世俗。在菩萨道上,有般若与方便道:「般若将入毕竟空,绝诸戏论;方便将出毕竟空,严土熟生。」前者为真谛,后者为俗;这是圣者的理事。若以「无明隐覆名世俗」,则凡夫为无明蒙蔽,所见的一切皆是虚妄颠倒,如何称之为?论云:「世俗谛者,一切法性空,而世间颠倒故生虚妄法,于世间是实。」这是佛陀说法的方便,先随顺众生,姑且...

    超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649584.html
  • 幻生幻灭即是不生不灭──谨以此文纪念幻公

    起源与开展”,没有来得及看他最后一面,而他荼毗之期,我已飞到新加坡,在演公的纪念堂,以“从中观思想辩空有”为题,为诸学员作六天的讲解。事实的因缘如此,理智的深思,四大本空,色身幻生幻灭,送与不送,...而已。   依谛明生灭与不生灭   ,一般解说有:凡圣与事理。凡情所有的常识境界,名世俗;圣智所知的特殊境界,名胜义谛。这是约凡夫与圣人的差别,分世俗与胜义,名凡圣。圣者离惑证真,...

    超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3268996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53)

    ;修福不修慧,大象披璎珞。”这个公案对你有何启示?你打算怎样将这个道理告诉更多的人? 807、智慧有哪两种分类?各自的本体是什么?你觉得明白这一点有什么必要? 808、认识的人有哪两种?这两...,大家一定要听闻空性法门,生起空性的见解。 戊(生智慧之方法)分三:一、认识智慧之自性;、深入对境无我;三、破除所断实执。 己一(认识智慧之自性)分:一、抉择对境、修行有境正道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09081323854.html
  • 吉藏的真理观与方法论

    什么是吉藏的“表诠”式的真理观呢?那即是“中道佛 性”的积极肯定。“中道”,无疑地是相对于真、俗而 说的。在龙树的用语里,真、俗和中道三者是同义语: ...存在的。而真、俗不过是为了把这中道宣 说出来的一种方便罢了。因此,吉藏强调中道独立存在于真 、俗之外,成为“第三”。有关这点,吉藏在分辨三 论宗师和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4746384.html
  • 论天台宗的修学次第

    非苦、非集、非灭、非道,即无作四谛智也。  3.对谛境明智。智者大师将契入俗和真谛的智慧归类为权、实智。照俗之智是权,照真谛之智是实。相应于七种谛境,而成七番智(析法智、体法智、体法含中智、体法显中智、别智、别含圆智、圆智)。3智顗七番智的理论,使契入七种谛境的方法得以明朗化了。另外,七种中的通教与别、圆教的交叉关系、别教与圆教的交互关系亦得以具体化了。也就是说,...

    沈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32556864.html
  • 略论中观思想本性

    辩证法,大家知道,中观宗是以为宗,所谓就是中观学的思维辩证法,在佛学中有两种真如,一是依言真如、是离言真如,所谓依言真如就是理性思维所觉知的相对真理,所谓离言真如就是直觉体认所觉知的绝对真理...是理性的本性直觉,知性思维只是在汕象领域内,对事物的两极性执著,中观学就是在思维中,对两极思维方法作了扬弃,而显示理性的中道观,在对两极性思维进行破斥时,中观学就是以为方法。因此我们可称中观学是...

    胡晓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3165695.html
  • 略探从世俗到胜义谛之顺胜义观

      略探从世俗到胜义谛之顺胜义观  (释德藏,福严佛学院 大学部)  【目次】  前言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2  「」之意义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…3  (一)「」的意义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.3  ()世俗之意义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…5  (三)胜义谛之意义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.

    释德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51055746.html
  • 契入真理之境的智慧(2)

    作四谛  3.对谛境明智.智者大师将契入俗和真谛的智慧归类为权,实智.照俗之智是权,照真谛之智是实.相应于七种谛境,而成七番智(析法智,体法智,体法含中  智,体法显中智,别智,...佛陀直接宣说自证之一佛乘境,故可判为实智.(3)"自行化他智"是随情智之说,是随顺众生的情性与宣说如来自悟之谛理两者的结合.如来说教的三种方法和三种权实智两者合而为一,正可用来判释七种,为七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0867303.html
  • 诸法性空论

    只是假法,故仍无所得,毕竟是空。这被认为是一切事物的真实本相,即中道实相。为了阐明这空无所得的道理,三论宗继承并发挥龙树中观学派的思想,立破邪显正、真俗与八不中道说。   三论宗诸法性空论是建立...因此,在《般若经>>中,色与空是二而一的东西,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。为什么会有色与空不同的名称呢?经中用“谛义”来解释:万法性空是真谛,认为色有是俗,通过色有俗,方能显性空之真谛。因此,认识到“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2795582.html
  • 探究与抉择

    空寂不可得。在三论学中把一切法归纳为两类:即真谛和俗,真谛即指出世间法而俗谛则指世间法。其它宗派主张真谛为理,俗为教;而三论宗则认为真俗谛皆是言教,这是三论宗与其它宗派的最大不同之处。在三论宗认为真理是不能够用语言、文字可以表达的,诸法之实相是言妄虑绝、心行处灭,离四句绝百非。而所言“”者,即是真实之言,既然是有言说,那就不是真理只是言教。  因此,龙树菩萨建立“四重”,以有无‘四句’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1046852.html